En

许久未见,但爱与陪伴一直都在

2022-06-25

小月(化名)是上海因为疫情封控前,爱佑医务社工陈苏秋最后一位跟进服务的孩子。


因为在车祸中意外受伤,小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(以下简称“儿中心”)治疗了一个多月。苏秋第一次见到小月时,她仍有截肢的风险,当时小月即将前往手术室,医生将会打开石膏,帮小月清洗消毒。但躺在病床上的她只能声嘶力竭地大哭,无法想象年仅五岁的小女孩正在经历怎样的疼痛。


苏秋最初见到的小月.jpg

苏秋最初见到的小月


小月妈妈说,每次治疗小月都会如此, 即使她一直在旁不断安慰,小月也总是哭闹不止。而且伤口持续的剧烈疼痛,也让小月整夜无法安睡,哭不出声后也只会默默啜泣。原本活泼的小月,从车祸之后就再也没有说过一句话,这让独自一人在医院照顾的妈妈束手无策,身心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。


苏秋回爱佑童乐园拿了一只小狮子玩偶,又回到病房尝试跟小月聊聊天。惊喜的是,这一次,小月突然跟小狮子说了一声“嗨”,还试着将小狮子紧紧地抱在怀里。


苏秋将小狮子送给小月.jpg
苏秋将小狮子送给小月


小狮子的陪伴似乎带给小月不少安慰,苏秋最后一次见小月时,她的状态已经比之前好了太多,也已经脱离截肢风险。小月将小狮子“托管”给苏秋,还主动送给苏秋一个小奶瓶,说要记得给小狮子喝牛奶,“等我再来医院复查的时候,希望小狮子也能跟我一样健康。”小月妈妈告诉苏秋,她经常说喝牛奶才能健康长大,原来小月都一直默默记在心上。


那之后,医院封控、居家隔离一直到六月复工,苏秋一直没有再见到小月,小狮子和小奶瓶依然好好地保存在她的办公室里,等待着与小月重逢的一天。虽然无法相见,像苏秋一样的爱佑医务社工们的工作和陪伴却从未停止,爱通过千百种方式被送到了孩子们的身边。


苏秋一直帮小月好好地“照顾”小狮子.jpg
苏秋一直帮小月好好地“照顾”小狮子


疫情时期,她变身“斜杠青年”


三月中旬开始,苏秋除了跟进和陪伴科室里的孩子,还多了一份特殊的工作,因为疫情逐渐紧张,儿中心陆续收到各类支援物资,苏秋开始对接种类繁多、数目庞大的捐赠工作。


手液、消毒液、防护服、坚果、方便面、速食锅……从消毒用品到生活物资,几乎每天,苏秋都需要跟捐赠方和医院各部门保持全天候的密切沟通。从初期的物资意向书和预估表单,到最终完成分配和反馈,苏秋尽力做好每一个环节,所有庞杂而细碎的工作,都是为了让在院的孩子们,得到更好、更充分的照顾。


苏秋对接的各类捐赠物资.png

苏秋对接的各类捐赠物资


为了减少由于确诊病例而被迫家庭分离、或无法及时入住方舱的情况,儿中心联合其他医院携手设立了一个特殊的亲子方舱,探索实践“亲子集中收治”模式。由于当时物流已经停运,苏秋便在有限的条件内尽可能地统筹所有可利用的物资,为亲子方舱医疗队和患儿家庭准备各类保障物资,包括奶粉、尿布、营养素、小面包、睡袋、卫生巾和洗漱用品等等。


除了基本的生活保障,苏秋也希望孩子们在枯燥的方舱生活中可以有快乐陪伴。因此,她将爱佑童乐园里适合方舱的物资清点出来,统一送到到亲子方舱。童乐园里的许多模型、玩具、绘本,都承载着孩子们曾经在其中经历的快乐时刻,将童乐园内孩子们喜欢的玩具送到方舱,苏秋希望孩子们能在这段特殊时期里也能拥有多些乐趣。


苏秋清点出准备送往亲子方舱的童乐园物资.jpg
苏秋清点出准备送往亲子方舱的童乐园物资


居家隔离期间,苏秋依然在线上对患儿和医护提供“不掉线”的云支持,完成自己的工作之余,她也积极发挥党员带头作用,担任统筹与分发物资的小区“团长”。从一开始的缺乏经验,到后来的得心应手,苏秋也将对接多方捐赠的工作经验应用到“团长”工作中。


说起繁杂的“团长”工作,苏秋反而津津乐道,“这期间认识了很多邻居朋友,我很喜欢这样热闹的团体,跟日常在科室和医院的感觉很像。相比留守医院的同事,我的工作量其实少了很多,但我也想发挥余热,跟他们一样默默做些什么。”


苏秋担任“团长”时为小区采购的各类物资.png

苏秋担任“团长”时为小区采购的各类物资


居家隔离,她是孩子们的“刘畊宏”


李炎霏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的爱佑医务社工,她一直在血液科为孩子们提供支持与陪伴。最近刚刚复工的她,终于能够回到医院,虽然童乐园的活动尚未恢复,但能回到孩子们身边,她已经觉得非常开心。


疫情期间的爱佑童乐园,比平日“安静”了不少.jpg

疫情期间的爱佑童乐园,比平日“安静”了不少


居家隔离的两个多月,炎霏将服务转移到线上,通过持续的线上服务和支持,与患儿及其家庭保持爱的联系。


三月底医院刚开始封控管理后,各种就医信息和需求都与往常有很多变化,那段时间炎霏每天都面对很多家长提出的问题:“今天2号楼打针的地方还能打吗?”、“看门诊需要核酸报告吗?”、“化疗到期了怎么办呢?”、“孩子血小板低、拉肚子,可以自己先买药吗?如何用药呢?”、“现在住院政策是什么?”……每一个问题背后,都是一颗颗担忧和牵挂孩子的良苦用心。


炎霏和科室主任沟通后,决定通过微信公众号运营,及时、有效地向家长传达全面的就医信息。与此同时,炎霏还策划了针对家长心理支持、病情科普等系列内容,从3月26日第一篇推送至今,炎霏运营的微信公众号已经推送20余篇内容,成为疫情期间家长和医护之间信息互动、沟通交流的活跃平台。


炎霏在公众号为家长提供各类就医、护理和科普信息.png

炎霏在公众号为家长提供各类就医、护理和科普信息


不同于其他科室,血液科的孩子们往往更容易出现感染的情况,所以很多时候,集体活动和外出活动对孩子们而言都是相对“奢侈”的存在,童乐园的主题活动以及社工的病房服务,就是孩子们最期待的快乐时光。但封控管理之后,童乐园暂时关闭、医务社工也居家隔离,无论是留在移植仓内,还是暂时回家等待下一阶段治疗的孩子,原本单一的生活就变得更加枯燥。


尽管无法见面,炎霏也从未停止对孩子的陪伴。在医院主办的绘本云伴读活动中,炎霏和其他医务社工以及志愿者,持续在线上为孩子们提供陪读、手指操、手工等活动,通过在线会议直播的方式,为孩子们举办了一场又一场的活动和“派对”。


炎霏和孩子们一起在线上做手指操.png

炎霏和孩子们一起在线上做手指操


孩子们有的在镜头前跟随炎霏和志愿者的动作开心地做手指操,有的学着折出卡通小人,用彩笔画出小爱心;有的孩子与家长一同制作出自己的专属“生日帽”。不能面对面的日子里,炎霏和孩子们在线上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再次相遇。


孩子在病床上做手工.jpg

孩子在病床上做手工


在疫情来临的特殊时期,许多事情都像被按下暂停键,但爱与温暖、支持与陪伴却从未离开我们的身边,很多像苏秋和炎霏一样的普通人,都在用自己的行动和努力,坚守在岗位上,用一颗颗真心共同创造更有希望的明天。